深圳qm新月论坛,qm品茶坊今日楼凤,逍遥阁茶楼,楼风信信息交流群

2025年05月18日  星期天
热门搜索:民主办会  规范运作  改革  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跟踪调查分析报告(第四期)

【添加时间:2020-11-04 】   来源: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分享:

1604455215726134.png


前言


10月19日发布的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在全球经济面临深度衰退危机的背景下,面对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冲击,我国经济呈现逐季转好、强劲复苏态势。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精准施策,各级政府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有力贯彻实施,广大企业克服重重困难奋力自救的结果。

  


在万众一心、同心协力夺取抗疫全面胜利的同时,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面向长远的重大部署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明确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并就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了全面部署。这些重大部署,必将大大增强我国国广大继续攻坚克难,战胜疫情影响,争取可持续发展的信心。

  


与我国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办、云图元??萍加邢薰咎峁┘际踔С值摹肮赜谛鹿诜窝滓咔槎云笠稻⒄褂跋斓母俚鞑椤弊?月启动以来,至今已经是第四期。调查方法是互联网在线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对象是企业的现职员工,目的在于持续跟踪新冠疫情冲击下广大企业复工复产达产情况以及中央、地方官各种惠企纾困政策的实施效果,准确把握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实际困难、预期及政策需求,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跟踪调查的前三期报告已经分别于3月份、5月份、8月份通过新华网(18.250, 0.23, 1.28%)、人民网(16.510, -0.21, -1.26%)、央视网、中国经济网、新浪财经、网易财经等主流媒体发布,并报送相关政府部门。

  


本报告是基于跟踪调查的第四期数据撰写的。由于网易定位参与协办,回收问卷数量比往期又有大幅增加。自8月25日问卷发布至10月20日问卷回收截止,总共回收有效问卷10,747份,涵盖中央企业(占6.1%)、地方国有企业(占12.3%)、大型民营企业(占13.4%)、中小民营企业(占43.4%)、外商投资企业(占4.4%)、个体工商户(占19.6%),及其他类型企业(如集体企业,占0.8%)。调研聚焦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的总体影响、具体影响因素、应对措施、政府政策支持到位情况、未来预期五个维度40个问题,样本来自我国内地全部31个省、市、自治区各行各业的市场主体以及少量大陆企业驻港澳台分支机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鉴于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企业生产恢复状况已趋于稳定,本期报告的关注重点将转向对一些重点问题的深入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在做分析时,为保证期与期之间数据的可比性,我们针对企业类型做了加权处理。同时为保证数据的时效性,我们对数据按问卷回收时间“远轻近重”原则做了权重调整。

  


本次调查数据表明,企业经营状况与上期相比,进一步向好的方向发展。疫情对企业的冲击面已经缩窄到50%,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已经平均恢复到正常水平的91%,企业对2020年全年经营结果的预期较上期也有微幅上升。

  


与此同时,政府纾困惠企政策的受惠面已扩大到95%以上,相应地企业对政策的了解程度及对政策的获得感也进一步显著提高。

  


另一方面,数据也表明,需求下降仍然是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而企业受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产业链上下游压力传导、违约风险升高、法律纠纷增多等因素的影响有所升高,应引起重视。

  


值得指出的是,精简人员仍是企业应对疫情影响的最普遍举措,企业对到2020年底员工数下降幅度的预期又略有扩大,在服务业表现尤为明显。这对于就业形势无疑是潜在压力,决策部门应密切关注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在对数据进行分析解读基础上,在本报告的最后,我们也结合国内外最新情况,提出几点政策建议,供政府有关部门参考。

  


研究分析

  


一 疫情对企业的冲击面已基本稳定,外资企业受冲击面大幅下降,服务业受冲击面仍处高位

  


面对疫情,本期有5.6%的企业表示“影响极大,使企业面临倒闭危险”,13.3%表示“影响非常大,导致企业经营难以为继”,31.1%的企业表示“影响比较大,造成企业经营困难”,三个数字都与上期大体持平。沿用往期做法,将以上三种情形的总比例定义为受冲击面,则本期企业总体受冲击面为50.0%,与上期的51.6%相比,也大体持平。这表明,在举国上下常态化防控深入开展背景下,新冠疫情对我国企业的冲击已经稳定在一个水平上,但通过生产经营恢复和增长抵消疫情造成的影响,还需要时间。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跟踪调查分析报告 第四期

图表1 疫情对企业经营总体影响程度的变化(%)

  


受冲击面最大的还是个体工商户,本期观测到的受冲击面为60.6%,高出总体10.6个百分点,较上期的56.7%上升了3.9个百分点。中小民企的受冲击面继续回落,本期为52.0%,已接近总体平均水平。地方国企的受冲击面为45.6%,较上期的47.8%也有回落。中央企业和大型民企受冲击面较上期略有扩大,但仍显著低于总体平均水平。受冲击面下降为明显的是外资企业,本期受冲击面已经回落到37.6%,较上期的47.3%低了近10个百分点,一方面显示了各地针对性“稳外资”政策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证明了我国作为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背景下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正给给外资带来信心和机遇。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跟踪调查分析报告 第四期

 图表2 疫情对不同类型企业冲击面的变化(%)

  


分行业看,受冲击面最广的仍是服务业,其中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包括旅游服务、法律、广告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相应受冲击面分别为63.7%、61.7%和60.7%,均较总体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卫生和社会工作、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受冲击面也显著高于总体平均水平。受冲击面最小的是金融业,受冲击面仅为33.1%。建筑业、采矿业和制造业受冲击面也较小。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跟踪调查分析报告 第四期

  图表3 本期疫情对不同行业的冲击面(%)

  


二 生产经营活动继续稳步恢复,呈现持续向好趋势

  


数据显示,本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已平均恢复到正常水平的90.9%,较上期的88.5%又上升了2.3个百分点,持续向好,而且不同所有制和规模的企业间呈现比较均衡的良好势头。

  


相对而言,大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恢复程度最高,中央企业、外资企业、地方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分别恢复至正常水平的94.5%、93.2%和92.6%;大型民营企业次之,也达到91.8%;中小民企生产经营活动恢复到正常水平的90.3%;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活动恢复程度最低,为正常水平的87.2%。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跟踪调查分析报告 第四期

 图表4 各类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恢复率变化(%)

 

 


各行业间,生产经营活动的恢复率延续了上期比较均衡的态势,平均恢复率最高的采矿业(93.6%)与平均恢复率最低的住宿和餐饮业(87.0%)间差距仅为6.6个百分点。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跟踪调查分析报告 第四期

  图表5 本期分行业生产经营平均恢复率(%)

  


换个角度,从生产经营完全恢复的企业比例看,各行业间还存在很大差异。总体有47.8%的企业表示生产经营活动已完全恢复正常水平,该比例在状况最好的采矿业达68.0%,在房地产业、建筑业、金融业达到55%以上,在水电燃热生产供应业、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也达到50%以上。在另一个极端,特别是服务业,生产经营完全恢复的比例则要低得多。住宿和餐饮业生产经营完全恢复的比例仅有32.0%,尚不足三分之一;文化体育和旅游业相应数字也仅有35.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包括旅游服务、法律、广告等)的相应数字为43.2%。其他完全恢复比例较低的还有农林牧渔业,教育行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批发零食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跟踪调查分析报告 第四期

 图表6 分行业生产经营完全恢复率(%)

 

  

三 企业对政府支持政策了解程度继续显著上升

  


企业对中央地方各项?;ず椭С制笠嫡叩牧私獬潭扔肷掀谙啾龋钟忻飨陨仙?。本期对这些政策表示“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比例合计为55.8%,比上期的51.3%提高了4.5个百分点,较2-3月的基期(第一期)已累计上升12.9个百分点。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跟踪调查分析报告 第四期

 图表7企业对政府?;ぶС终吡私獬潭鹊谋浠?)

  


相对而言,对中央和地方保护支持政策表示了解程度最高的依然是地方国企和大型民企,其次是中央企业和外资企业,表示了解程度最低的是个体工商户和中小民企。与上期相比,除中央企业外,各种类型企业对政府保护支持政策的了解程度都有上升。中央企业中,表示对支持政策“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比例较上期下降了4.3个百分点,这可能与新出台的保护支持政策较少面向中央企业有关。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跟踪调查分析报告 第四期

 图表8 不同类型企业对政府保护支持政策的了解程度比较(%)(非常了解+比较了解的比例)

  


鉴于大多数惠企纾困政策需要通过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层进行申请和传导,我们本期专门关注了企业所有者(包括其代表)及中高层管理人员对政府支持政策的了解程度。结果表明,该群体对政府支持政策表示“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比例为65.1%,较总体高9.3个百分点。不同所有制和规模企业的该群体间显示出很大差异。具体来说,地方国企所有者代表及中高层管理者对这些政策表示“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比例高达78.9%,其次是外资企业、大型民企、中央企业,相应比例分别为71.4%、71.3%和69.7%。个体工商户该比例最低,仅为53.1%,较地方国企差距有25.8个百分点之多。中小民企相应比例为64.1%,较地方国企的差距也有14.8个百分点。上述情况表明,个体工商户及中小企业的企业主和中高级管理人员应作为未来惠企纾困政策宣传指导的重点关注对象。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跟踪调查分析报告 第四期

图表9 本期不同类型企业所有者及管理层对政府支持政策的了解程度比较(%)(非常了解+比较了解的比例)

  


分行业看,对政府?;ぶС终吡私獬潭茸罡叩氖撬⒒肪澈凸采枋┕芾硪?,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房地产业等,大部分是传统的公共事业单位。受疫情影响较重的教育、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包括旅游服务、法律、广告等)等服务业对政府保护支持政策了解度最低的现象没有改变,值得重视。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跟踪调查分析报告 第四期

图表10 本期不同行业企业对政府支持政策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比较了解的比例)

  


四 惠企纾困政策受惠面和每户企业平均受惠项数趋于均衡

  


本期数据显示,政府为抗击疫情影响?;ず椭С质谐≈魈逭叩淖苁芑菝嬗致杂猩仙?,为95.3%,比上期的93.9%上升1.4个百分点。在调查中列出的16项惠企纾困政策中,平均每户企业享受到3.9项,比上期的3.7项上升了0.2项。

  


分企业类型看,惠企纾困政策对各种类型企业都基本达到普惠,即使受惠面最小的个体工商户,受惠面也达到91%。平均每户企业享受的?;ぶС终呦钍矫?,大型民企、地方国企、中小民企、外资企业间大体均衡,平均享受项数均在4.0-4.1项。中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平均享受的项数较少,分别为3.3项和3.4项,前者主要与国家政策导向有关,后者主要是与个体工商户经营规模小有关。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跟踪调查分析报告 第四期

 图表11 不同类型企业政策受惠面及平均享受政策项数的比较(%)

  


分行业看,各行业的政策受惠面大体均衡,都在90%以上。平均每户企业享受政策项数最多的是制造业,为4.3项;其次是水电燃热生产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平均享受到的项数依次为4.2项、4.1项和4.0项。服务业中的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平均享受到的政策项数显著低于平均水平。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跟踪调查分析报告 第四期

  图表12 本期不同行业的政策受惠面和平均享受政策数

  


五 各项具体惠企纾困政策的受惠面、渴求度继续略有上升并企稳,实施精准性有所提高

  


随着各项惠企纾困政策的实施落地,其受惠面和渴求度较上期普遍有小幅上升并趋于稳定。个别政策的微小幅度向下波动可以解释为由随机抽样误差所致。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跟踪调查分析报告 第四期

 图表13 具体惠企纾困政策的受惠面和渴求度

  


值得指出的是,随着时间推移,具体政策受惠面与渴求度间的一致性呈逐渐提高趋势。若将这种一致性以相关系数表示,则本期的相关性为0.743,上期(第三期)为0.730,再上期(第二期)为0.669。这表政策的实施正在向着精准化演进,政策浪费正在减少。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跟踪调查分析报告 第四期

 图表14 本期具体惠企纾困政策受惠面与渴求度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 = 0.743)

  


六 企业对政府支持政策的获得感又有新提升

  


数据显示,企业对惠企纾困政策的获得感(满意度)在上期大幅提升的基础上,本期又略有提升。以1-10分打分,本期企业对政府支持政策的平均满意度为8.2分,较上期又提高0.1分。进一步分析发现,本期的满意度提升主要是由地方国企和外资企业贡献的,二者的平均满意度打分分别提高了0.5分和0.3分。中央企业的平均打分也提高了0.2分。


  


相比之下,在占企业数量大多数、同时相对政策满意度偏低的个体工商户和中小民企群体,本期的政策满意度提升很少或没有提升。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跟踪调查分析报告 第四期

 图表15 不同类型企业对支持政策满意度评分的变化(10分为满分)

  


分行业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电燃热生产供应业等传统公用事业行业的政策满意度最高,而农林牧渔业、教育行业、金融业、采矿业政策满意度较低。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跟踪调查分析报告 第四期

 图表16 本期不同行业对支持政策满意度评分(10分为满分)

  


七 灵活低成本的信贷等政策最有利于提高企业获得感

  


针对企业所有者或其代表、中高层管理者的专题分析表明,对提升企业国家支持政策获得感作用最显著的是灵活低成本的信贷、保障重点企业用工需求,享受到相应政策分别可以提升企业对纾困惠企政策满意度0.74分和0.70分;其次是物流支持、减免企业房租、企业职工培训补贴,享受到相应政策分别可以提升满意度0.65分、0.59分和0.58分。相对而言,对提升企业获得感效果最不明显的是减免或缓缴社会保险费、延长纳税申报期限,二者的对满意度的提升幅度分别为0.14分和0.25分。其他支持政策的对总体满意度的提升幅度均介于0.41分和0.54分之间。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跟踪调查分析报告 第四期

 图表17 本期不同支持政策对企业获得感的提升效果(10分为满分)

  


综合考虑受惠面和获得感提升效果,可以形成一个指数,用以反映政府出台实施的每项惠企纾困政策的总体效应,这里称之为“惠企纾困政策效应指数”。容易看出,效应最突出的政策主要是灵活低成本的信贷、减免税收、延期缴纳税款,其次是减免企业房租、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以及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相对效应最不显著的是力度较弱的减免或缓缴社会保险费、可操作性较差的允许企业暂时采用灵活的薪酬方式,以及适用范围较窄的企业纾困优惠利率贷款和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跟踪调查分析报告 第四期

 图表18 本期政策受惠面与获得感的提升效果的综合分析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跟踪调查分析报告 第四期

 图表19 本期企业支持政策效应指数(平均为100)

  


八 需求不足的影响继续缓解,但仍是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市场需求下降和资金链紧张一直是企业面临的两项最大挑战。本期数据显示,尽管随着多种扩大内需举措的落实,需求不足的影响又有进一步下降,但总的情况依然没有根本改变。

  


具体来说,本期需求下降的影响的影响面为50.4%,较上期(第三期)的53.5%又下降3.1个百分点,较第二期的58.8%已累计下降8.4个百分点。这表明,扩大内需的效果已逐渐显现。资金链紧张的影响面为30.4%,较上期基本持平。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受产业链上下游影响订单及合同履行困难的影响面分别为30.0%和29.7%,均较上期有所上升。违约风险升高、法律纠纷增多的影响面也有上升,尽管还不是关键因素,但值得引起重视。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跟踪调查分析报告 第四期

图表20 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具体因素的变化(%)

  


不同类型企业相比较,受疫情冲击的表现仍然各有不同:

  


中央企业:总体抗冲击能力强,受市场需求不足、资金链紧张、租金压力、招工困难的影响大幅低于总体。受法律纠纷增多影响高于总体。

  


地方国企:与中央企业类似,受市场需求不足、资金链紧张、租金压力影响显著低于总体。

  


大型民企:受市场需求不足影响显著低于总体平均,受出入境限制、法律纠纷增多影响高于总体。

  


中小民企:因其在总体中占据了近一半比重,受疫情影响的表现与总体相近。相对来说,它们是受资金链紧张影响最严重的,受市场需求下降和租金压力影响也高于总体。

  


个体户:相对而言,它们受租金压力影响最大,受需求下降、复工复产困难影响也高于总体。

  


外资企业:由于比依赖国际市场,供应链与国际关联紧密,人员和物资国际流动频繁,它们是受市场需求下降、出入境限制、产业链上下游导致的订单及合同履行困难、合同及订单转移影响最严重的。另一方面,他们受资金链紧张、招工困难、复工复产困难的影响显著低于总体。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跟踪调查分析报告 第四期

 图表21各种类型企业受疫情影响表现的比较(%)

  


九 企业自救措施延续上期格局,精简人员措施仍占首位,就业形势压力依旧

  


企业自救措施的状况与上期相比保持稳定态势。精简人员自上期升级为最普遍举措后,本期继续保持,但绝对比例从上期的37.3%小幅下降为本期的35.8%。其他典型自救措施包括千方百计扩大销售、申请政府补贴等。与上期比较,采取向银行借贷、申请政府补贴、业务外包等举措的比例有一定上升。

  


采用精简人员举措的企业比例高企,势必意味着对就业形势的压力。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保就业”,依然任务繁重。下面再进行一些细化分析。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跟踪调查分析报告 第四期

 图表22 疫情影响下企业自救措施的变化(%)

  


分企业类型看,本期外资企业成为采取精简人员举措比例最高的,比例为39.4%,其次是中小民营企业,比例为38.8%,再其次是个体工商户(35.7%)和大型民营企业(34.1%)。中央企业依然是采取精简人员措施比例最低的(27.3%),地方国企也较低(30.0%)。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跟踪调查分析报告 第四期

  图表23 不同类型企业采取精简人员措施比例的变化(%)


分行业来看,采取精简人员举措比例最高的行业集中在服务业,特别是住宿和餐饮业(42.3%)、教育行业(42.1%)、批发和零售业(38.9%)、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38.6%),其中教育行业本期数据还上升了7.2个百分点。上期采取精简人员措施比例最高的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本期尽管数字仍高,但较上期下降了10.6个百分点,是明确的积极的信号。经过国庆中秋的黄金周假期,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包括旅游服务)采取精简人员措施的比例均有明显下降。其他采取精简人员措施比例显著下降的行业还有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除上文提及的教育行业外,本期采取精简人员措施比例显著提高的还有采矿业、农林牧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金融业。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个行业集中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最多的科技创业企业,是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力之一,从事的事业又符合国家大力鼓励的产业方向,同时由于创业时间短,缺乏历史积累,面临的困难复杂多元,值得有专门政策予以支持。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跟踪调查分析报告 第四期

图表24 本期不同行业企业采取精简人员措施的比例(%)

  


十 企业对年底员工人数的预期与上期相比保持基本稳定,个体工商户预期相对悲观

  


企业对今年年底员工数的平均预期是较年初减少11.5%,幅度与上期的10.4%相比,稳中略有扩大。分企业类型看,也基本稳定,值得指出的是,对员工人数预期最悲观的个体工商户群体,本期预期降幅又扩大3.4个百分点,达到17.6%。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跟踪调查分析报告 第四期

图表25 不同类型企业预期员工数相对2020年初的变化(%)

  


分行业看,预期员工人数降幅最大的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预期降幅高达19.4%,其次是住宿和餐饮业,预期降幅为18.0%,再其次是卫生和社会工作、农林牧渔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包括旅游服务),预期降幅分别为15.4%、15.3%、14.6%和14.2%。预期员工人数降幅最小的是金融业、建筑业和采矿业,相应预期降幅分别为5.8%、7.1%和7.6%。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跟踪调查分析报告 第四期

  图表26 不同行业预期员工数相对2020年初的变化(%)

  


十一企业对2020年全年的经营收入预期已经企稳

  


数据表明,企业对2020年经营收入的预期已经企稳并有微幅提升。受上半年经营状况的累积影响,企业平均预期2020年的销售收入仍较2019年下降26.3%,较上期的预期降27.1%微有好转。

  


分企业类型看,除地方国企的预期有小幅下降外,其他群体的预期都呈上升之势,上升较为明显的是外资企业和中央企业,预期分别较上期上升2.5和2.1个百分点。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跟踪调查分析报告 第四期

图表27 不同类型企业对2020年经营收入与2019年同比的预期(%)

  

分行业看,预期最悲观的行业除房地产业之外都是服务业,首先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平均预期较2019年下降34.8%;其次是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包括旅游服务),预期降幅分别为32.0%和31.3%;再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教育行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预期降幅均约为30%。

  


需要说明的是,心理预期不等于经营数据,也不等于经营预测,它主要反映信心,因而往往会先于经营数据而变化,且由于易受情绪影响,变化幅度通?;嵩洞笥诰荼浠?。管理好企业在疫情冲击下对经营业绩的预期,提升和稳定他们的信心,本来就是“稳预期”的关键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稳预期”工作仍然复杂而艰巨。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跟踪调查分析报告 第四期

图表28 不同行业对2020年经营收入与2019年同比的预期(%)



结论和建议

  


综上分析,随着我国常态化疫情防控结果的巩固,在政府持续出台实施纾困惠企政策、企业克服困难奋力自救的共同作用下,新冠疫情对我国企业造成的冲击在继续走向缓和,企业经营发展又出现了一些积极向好的信号。例如:

  


疫情对企业的冲击面降为0%,较上期又下降1.6个百分点。其中外资企业受冲击面大幅下降。

  


随着扩大内需、促进“双循环”战略的推进,需求不足对企业的影响有所缓解,影响面从上期的5%下降到本期的50.4%,较第二期(代表6-8月数据)累计下降了8.4个百分点。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平均恢复到了正常水平的9%,较上期的88.5%,又提升2.3个百分点。而且,不同类型企业、不同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恢复率逐渐趋于均衡。

  


企业对2020年营业收入的预期企稳,并普遍小幅回升,其中外资企业和中央企业预期回升比较显著。

  


在继续向好迹象的背后,企业的政府纾困惠企政策受惠面达到95.3%,比上期又提高1.4个百分点,即便是受惠面相对较小的个体工商户,受惠面也达到91.0%。在列出的16类政策措施中,平均每户企业享受到3.9项,比上期上升了0.2项。

  


在政策逐步达到普惠的同时,政策的实施效果也呈现向好势头,主要表现在:

  


企业对政府?;ぶС终叩牧私獬潭认灾岣?,表示“非常了解”“比较了解”的比例达到8%,较上期的提升4.4个百分点,较本跟踪调查开始的第一期(代表2-3月的情况)累计提升了12.9个百分点。


  


各项惠企纾困政策的受惠面和渴求度呈现较高的一致性,并逐期上升,表明政策实施的精准度有所提高。

  


企业对政府惠企纾困政策的获得感进一步提高。总体政策满意度用1-10分打分,本期平均分为2分较上期又提升0.1分。

  


具体支持政策方面,效果最突出的是灵活低成本的信贷、减免税收、延期缴纳税款,其次是减免企业房租、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以及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相对效应不够理想的政策包括力度较弱的减免或缓缴社会保险费、可操作性较差的允许企业暂时采用灵活的薪酬方式,以及适用范围较窄的企业纾困优惠利率贷款和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在看到向好一面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第二波疫情又已在多国爆发的背景下,在短期内消除疫情对我国企业的影响是不现实的,再加上全球经济衰退、中美贸易战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企业在心理预期和经营实绩上都还面临较多的挑战。以下几方面的情况值得引起重视:

  


服务业的经营困难还比较严重。住宿和餐饮业生产经营完全恢复正常的比例还不足三分之一,只有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相应比例也仅有35.6%,教育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包括旅游服务、法律、广告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相应比例也在45%以下。同时,服务业企业对政府支持政策的了解程度偏低,平均享受到的支持政策项数也偏小。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恢复情况不够理想。虽有持续改善,但其生产经营活动恢复率还较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其对2020年经营收入的预期还比较悲观(平均预期比2019年下降6%)。

  


需求不足、资金链紧张给企业带来的压力尽管持续有缓解,但绝对水平仍处高位。

  


企业对2020年全年营业收入的预期仍不容乐观。尽管主观预期不等于经营数据,但较2019年下降的平均较大幅度下降预期所反映出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不容忽视。

  


违约风险升高、法律纠纷增多开始困扰较多的企业。

  


此外,疫情冲击下企业经营压力导致的就业压力也值得特别重视。精简人员仍是企业为自救最普遍采用的举措,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采矿业、农林牧渔业、金融业采取精简人员措施缓解经压力的企业比例较上期显著提高。企业对2020年底员工数与年初相比的预期仍达-11.5%,其中个体工商户的预期达-17.6%。这对于“保就业”造成的挑战不言而喻。

  


基于前述情况,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供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机构决策参考:

  


在惠企纾困政策已经实现普惠、政策实施精准度提高、企业对政策的了解程度和获得感同时上升背景下,进一步提高政策实施的精准性,针对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在因企施策上下工夫,实现政策效果最大化。对于经营困难仍较突出的文化、体育、娱乐、餐饮、住宿、教育等服务行业,以及个体工商业,各地应结合当地的“保实体”“保就业”目标,在已经出台政策基础上,制定、实施细化的专项政策,为其提供条件解决具体问题,助其争取生产经营状况的根本好转,恢复活力,焕发生机。

  


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采取精简人员手段以缓解经营压力比例显著升高的现象给予重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即专业术语通常说的ICT(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这里集中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最多科技创业企业,一方面是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生力军,另一方面符合国家大力鼓励的产业发展方向。由于大多数科创企业创业时间短,规模小,缺乏历史积累,在多重因素影响下,生存发展面临较多挑战是普遍的。在政策支持细化和精准化过程中,把它们作为一个群体予以专门关注,非常必要。

  


及时估测、汇总优惠政策集中到期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做好预案,避免对企业造成过大冲击。年底将至,不少春节后陆续出台的惠企纾困政策将到期。鉴于疫情依然在全球肆虐,第二波疫情又在世界多国爆发,国内疫情也面临境外输入和偶然局部集中爆发的双重挑战,企业经营发展的外部环境还比较恶劣,优惠政策到期引起的集中补缴税收、社保等可能造成对企业的额外冲击。各地应及时了解、统计、预估政策到期对企业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准备预案,主动管理,做好政策的延续、衔接工作,防患于未然。

  


以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为契机,在继续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疫情常态化防控,在夺取抗击疫情的最后胜利过程中,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支柱和引领作用,加快创新发展,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同时,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促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深化合作,融合发展,发挥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机制灵活、市场化充分等方面的优势,增强我国经济整体的应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从多角度入手,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促进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回归正常增长轨道。在疫情突如其来、全球经济衰退、中美贸易战、P2P泡沫破裂、金融市场频繁爆雷等多方面不利因素并存背景下,我国出现了消费信心不足、服务消费在消费结构中占比大幅下降、预防性储蓄大幅上升的现象,这正是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遭遇市场需求下降挑战的直接成因。政府应多措并举,千方百计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时通过有效的市场监管,遏制金融市场不良企业恶意炒作“割韭菜”现象多发势头,打击网络平台企业利用垄断地位随意改变规则压榨入驻的中小商家及快递员等群体的行为,加强对中低收入劳动群体的权益?;?,提高社会流动性,避免社会财富过度向极少数人集中,努力形成稳定、规模不断扩大的中产阶层,提高人们的安全感,改善对未来的心理预期,释放消费活力。

  


以抗击疫情、保市场主体为契机,进一步清除银行对中小企业直接贷款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建设完善基于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企业信用体系,扩大企业纾困优惠利率贷款的发放范围,增加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提高直贷比例,保证相关政策直达企业,落实到位。

  


基于我国经济是典型外向型经济的现实,对于产业链国际化程度高、人员国际流动频繁的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和国际化的民营企业,采取针对性措施,创造有利条件,减少物资跨境运输、人员跨境流动障碍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降低因产业链上下游影响导致的风险。

  


对于可操作性较差、实施效果不理想的部分纾困惠企政策,特别是有关劳动关系和薪酬的政策,加强对相关政策法律的说明指导,使企业申请和实施有依据、有边界,真正发挥政策的作用。

  


在惠企纾困政策的制定和宣传指导方面,特别关注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企业主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需求,提高他们对政策的了解程度,增强他们的获得感。

  


针对疫情冲击下企业违约风险提高、法律纠纷增多的实际情况,组织专业力量协助企业高效处理相关事件,减少相关事件对企业造成的不必要损失,避免相关事件牵涉企业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京ICP备14027375号-1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主办